灵璧石又有“八音石”之称
灵璧石产于安徽宿州市灵璧县,与“英石、太湖石、昆石比肩“中国四大名石”,以其总体集中了“瘦、漏、透、皱、伛、黑、声、丑、悬”九大特点,而位列四石**,自古以来被民间视为吉祥之物,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。
灵璧石俗称奇石、巧石,敲击其不同部位,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、清脆悦耳的声响,,我国颗人造地球上播放的《东方红》乐曲,就是用灵璧石制成的乐器演奏的。
灵璧石主要分布在灵璧县北、朝阳等镇的山脚平野中,以磬云山石较为**,的灵璧磬石即产于此,是正宗“八音石”的原产地。据地质*考证,灵璧石产生于距今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,其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,海水漫浸,海相沉积,形成矿石体,后在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燕山构造运动中,火山岩喷发,出现了岩浆岩地质,经“沧海桑田”之变,矿石体中混杂了藻类,这些藻类成分多样,因而形成形形的纹饰,武汉园林石销售,在多次地壳运动的作用下,岩层发生褶皱、断裂,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奇石。国家有关部门于1994年对灵璧石进行检测,确认无放射性、无有害化学成分,宜于收藏、玩赏。
至于灵璧石的种类,大体可分为磬石、龙鳞、五彩、青霜、透花、白石、白马纹石7大类,每类又有若干品种,如磬石类有墨玉磬石、灰墨磬石、红玉磬石、三花磬石等众多品名,龙鳞石类又称碗螺石,根据色泽又有红碗螺、灰碗螺、黄碗螺、青碗螺之分;还有更细的分类,有人统计达到28类、196个品种。
**以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、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,收藏、赏玩、研究、经营灵璧石的人越来越多,石玩市场出现**繁荣的局面。宿州市2004年至2006年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灵璧石文化节,与此同时,研究灵璧石的专著也接连问世,它们对灵璧石形成过程、历史渊源、文化内涵,武汉园林石厂家,以及如何赏析、采集、整饰、配座、命名、收藏、养护等作了全面论述,总结出灵璧石*特的自然美具有“形、质、声、纹”“五大美学要素”,提升了灵璧石的文化品位。
话说这可,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灵璧奇石更是情有*钟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灵璧石,因出自安徽灵璧县而得名。在我国历代石玩石谱中,灵璧石被列为古代“四大名石”**,其历史文化位置为世人所公认。并谱写下数不胜数的石诗石文赞许灵璧石。
那么,三晋古代文人有没有赏玩或收藏灵璧石呢?我们还能再见到在山西留传下来的这种古石的踪影吗?这是笔者近十年来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。下面就来说说本人亲自经历过与灵璧石有关的例子。
1998年9月,有朋友告诉我,马先生有一块的黑石头,经常用红布盖着秘不示人,朋友想请我去做个判定。经过判定,此石正是一块灵璧供石,色泽乌黑如漆,石身纹理褶皱,且有一石眼(孔洞),通灵剔透,叩之铮铮有声。其规格为28×19×9厘米,配有用老红木雕制的云纹底座,石与座为原配,皆包浆润泽,古色古香,非常诱人,此乃古文房供石无疑。
进一步查询证明,此块供石系清代平遥古城西大街一赵氏望族家传之物。据藏者赵先生回想,他的父亲赵倍林生于清朝末年(1789),一生在平遥经商。赵先生回想,从他儿时起,家里供案上就一直供奉着这块黑石头,逢年过节,家人像供祖宗牌位一样给它上香进供。1948年马先生父亲病故前,此石是他祖父在清朝当官时留下的。
2005年,笔者在陕西太原古玩城又发现了一型态优美的古代灵璧奇石。此石也是通体乌黑,包浆凝重,叩之有金属声。其造像自然天成,俨然一善男作默默祈祷状,毕恭毕敬,非常逼真。该石规格:50×28×16CM,石座19厘米,用瘿木材质制造,束腰、弯腿、刻双起线纹,为典型的明代风格。据现收藏者山西古典艺术研究中心的郑先生介绍:这块石头原属明万历年间晋南永济县一个传统文人家传之物。
这两块古石的遗存,证明山西本乡至少从500年前的明端,便有文人欣赏灵璧磬石的风雅之事。
为什么古代文人*钟灵璧供石呢?用宋代戴复古的《灵璧石歌·为云岩王侍郎作》的四句诗可略知其因了
“声如青铜色如玉,秀润四时岚翠湿。乾坤所宝落人间,鬼神上诉天公泣。